時間:2020-02-14 10:42:23 作者:珠海市宇揚翻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
翻譯是一門遺憾的藝術,無論做得多么好,都會覺得仍然有改進和完善的空間,在不同時期,對不同讀者而言,更是如此。
翻譯對象包括方方面面,讀者的要求不盡相同,翻譯標準也有所差異。例如,專業(yè)應用文,包括科技、法律、經(jīng)貿(mào),翻譯應該盡量做到規(guī)范、專業(yè);宣介性應用文,包括廣告、旅游、宣傳、公示語、個人和機構(gòu)介紹,譯文應該追求明白易懂和更好的閱讀效果;而政治、外交類的翻譯則講究精準、達意。因為事關重大,往往這一類的翻譯都是由翻譯界的權(quán)威人士或機構(gòu)來做,但即使這樣,要獲得語義對等和效果相似的譯文,也是極其不容易的。
例如: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,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。(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P30)
We will not take the old path of a rigid closed-door policy, nor an erroneous path by changing our flag.
中文意思清晰,生動有力,但譯文就難以收到同樣的效果了,因為西方讀者對改變旗幟這樣的表述沒有概念,很難產(chǎn)生中文讀者閱讀時的感受。盡管譯文出自權(quán)威專家之手,仍可以進一步商榷。拿給一位美國老師看了,他表示不太明白譯文的意思。
我們試圖給出不同的譯文,例如: We will not follow the old practice that features rigid and closed door, nor wrongly change the social system we are upholding.
這位美國老師贊同做這樣的改動,認為比原譯更清晰,但有些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不太認可,認為看不到明顯改進,仍然不太明白。
一句看似簡單的中文,譯成英語后卻難點多多。如何在嚴謹性、權(quán)威性與可讀性、流暢性之間找到平衡,需要我們不斷探索。無論如何,我們在政治文獻的翻譯工作時,需要特別慎重。講好中國故事,向全世界更好地發(fā)出中國聲音,需要我們翻譯同仁做出更多的努力。